为进一步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,提升教学创新与实践能力,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于5月30日下午在松阳校区608会议室召开“以赛促教深反思,凝心聚力再启航”专题研讨会。会议通过系统化梳理赛事经验、精准剖析教学痛点、深度融合竞赛成果与日常教学,为打造兼具铁路行业特色与思政育人实效的思政“金课”凝聚改革共识。
赛事成果亮眼,彰显教学积淀。在此次学院举办的2025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决赛中,思政部教师展现出了强劲的教学实力,四支团队斩获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不仅是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肯定,更是思政部长期以来重视教学、深耕教学的成果体现。
多维反思问题,明确改进路径。此次会议以“问题导向”为抓手,深度解构赛事各环节痛点,从逻辑链条断层、专业融合浅层、创新落地不足、数字化应用初级等四个维度建立问题台账,针对性提出改善举措。一是推动逻辑链条从“碎片化”向“系统化”转变。无声展示环节需强化教学环节的因果关联,通过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思维递进,让教学内容形成“提出问题--分析问题--解决问题”的闭环逻辑。二是实现“思政”与“铁路”同频共振。当前教学对铁路行业特色的挖掘不足,需深度链接铁路专业课程,融入高铁发展史、行业楷模故事等元素,同时规范教学图示的使用,确保图表与内容精准呼应,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特色、行业文化紧密结合,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。三是促进创新点从“概念”到“实践”的落地。问题链与故事链的梳理需形成可视化思维导图,避免创新点浮于表面,并将其整合成思维导图,让创新思路更加清晰可视化,真正把创新点做扎实,避免流于形式,使创新理念切实服务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中。四是精准运用数字赋能,构建“AI+思政”新生态。AI数智技术(如知识图谱、虚拟仿真)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,需设计“课前AI预习--课中虚拟实训--课后智能测评”的全流程方案,例如开发“石小铁”虚拟助教系统,提升教学互动性。如何精准、有效地运用这些数字化工具,是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探索和解决的问题。
在思辨中淬炼教学智慧,于实践反思间熔铸育人智慧。闫香伶老师在分享中表达了感谢之情,她表示通过比赛收获颇丰,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团队存在的不足,强调在感恩中锚定成长坐标,以反思驱动教学进阶。成姗姗老师着重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,认为创新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努力,同时对教学和比赛要始终保有热情,以热情驱动教学质量的提升,让创新灵感持续迸发。殷梦洁老师强调“内容为王”,要注重充实教学内容,同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和无声展示方面,要更好地体现创新点。刘丹丹老师分享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从“0”到“1”的突破过程,指出团队在教学设计和比赛中实现了自我超越,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李永生主任在总结中强调:“从去年材料筹备到今年决赛现场,每个人的汗水都写进了思政课教学的答卷里。”他提出三点要求:以情育人,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个人成长感悟,用真实情感打动学生;以团聚力,强调赛事成果需通过集体备课、资源共享实现良性循环,避免“单兵作战”;以用促学,要求将比赛中打磨的数字化工具、创新教法嵌入日常教学,例如建立“赛事资源库”,让高铁文化案例、AI教学模型真正服务于课堂实效,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爱、终身受益的精品课和品牌课。